其他
强巴:从羌塘草原飞向浩瀚蓝海
今日热点
29岁的强巴出生在西藏那曲市尼玛县卓尼乡,那里是羌塘草原深处的牧区,海拔4700多米。强巴曾经以为,自己的一生可能都会在雪域高原度过。
2020年,大学毕业后,就职于西藏一家企业的强巴得知中国海油在西藏招聘大学毕业生,怀着试一试的心态报了名,从此命运发生了改变。当年9月,强巴成为一名海上石油工人,从雪域高原来到大海,迄今已在秦皇岛32-6油田工作了三年多。
强巴在秦皇岛32-6油田“渤海世纪号”(FPSO)16万吨级浮式生产储油装置上的中央控制室进行参数核对和调整(3月7日摄)。新华社记者 姜帆 摄
回想刚到海上的时候,他也有过退缩。他说:“两地之间相距4000多公里,海拔落差4000多米,路途长达3天,疲惫与醉氧,给身体带来不小的冲击。在海上对亲人的思念,也一度让我打起退堂鼓。”在公司和同事们的关心帮助下,强巴逐渐适应,完成了从草原到大海的角色转换。
在秦皇岛32-6油田“渤海世纪号”(FPSO)16万吨级浮式生产储油装置上,强巴(右二)轮班结束后参加班组总结会(3月7日摄)。新华社记者 黄耀漫 摄
强巴工作的秦皇岛32-6油田属于渤海油田,作为一名生产操作工,主要负责本设施原油处理系统和生产污水处理系统的安全生产和稳定运行。
强巴在秦皇岛32-6油田“渤海世纪号”(FPSO)16万吨级浮式生产储油装置上观察设备运转情况(3月7日摄)。新华社记者 黄耀漫 摄
海上工作是28天一个班次进行轮换。海休期间,强巴会到全国各地旅行,但更多的时候是回羌塘草原与家人团聚。不错的收入和广阔的见识,让强巴不知不觉成了家乡人眼里的榜样。
“同龄人都喜欢跟我聊天,孩子们也喜欢围着我,听我讲海上的生活,了解外面的世界。”他说。
强巴在秦皇岛32-6油田“渤海世纪号”(FPSO)16万吨级浮式生产储油装置上对责任区域进行日常巡检(3月7日摄)。新华社记者 黄耀漫 摄
强巴在秦皇岛32-6油田“渤海世纪号”(FPSO)16万吨级浮式生产储油装置上检查原油油样(3月7日摄)。新华社记者 姜帆 摄
晨光中的秦皇岛32-6油田(3月8日摄)。新华社记者 姜帆 摄
夕阳下的秦皇岛32-6油田“渤海世纪号”(FPSO)16万吨级浮式生产储油装置的火炬(无人机照片,3月7日摄)。新华社记者 姜帆 摄
晨光中的秦皇岛32-6油田“渤海世纪号”(FPSO)16万吨级浮式生产储油装置(无人机照片,3月8日摄)。新华社记者 姜帆 摄
强巴在秦皇岛32-6油田“渤海世纪号”(FPSO)16万吨级浮式生产储油装置上对责任区域进行日常巡检(3月7日摄)。新华社记者 姜帆 摄
海休期间,强巴在尼玛县老家参加传统赛马节活动(手机照片)。新华社发
强巴在秦皇岛32-6油田“渤海世纪号”(FPSO)16万吨级浮式生产储油装置上(3月7日摄)。新华社记者 姜帆 摄
直升机在秦皇岛32-6油田“渤海世纪号”(FPSO)16万吨级浮式生产储油装置上降落(3月7日摄)。这是海上石油工人经常使用的交通工具。新华社记者 黄耀漫 摄
这是秦皇岛32-6油田“渤海世纪号”(FPSO)16万吨级浮式生产储油装置(无人机照片,3月8日摄)。新华社记者 姜帆 摄
强巴在秦皇岛32-6油田“渤海世纪号”(FPSO)16万吨级浮式生产储油装置上休班的时候进行业务学习(3月7日摄)。现在他正准备中级操作工资格的考试。新华社记者 姜帆 摄
强巴在秦皇岛32-6油田“渤海世纪号”(FPSO)16万吨级浮式生产储油装置上观察设备运转情况(3月7日摄)。新华社记者 黄耀漫 摄
还有这些信息值得关注!
更多消息,请关注西藏日报视频号
主编:常川
编审:嘎娃白玛
编辑:琅珍
来源:新华社
觉得好看,点个赞 ↓↓↓